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日漸壯大,不少廠商企業紛紛投身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搶占時代發展風口。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有著污染少、噪音低、能耗低、起步快、價格便宜等優點,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但與此同時,新能源車也有續航里程短、單次充電難、時間長等短板。如何讓新能源車充能就像“加充汽油”般方便、快速呢?聚光燈打在了“換電”身上!
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充電樁充電,另外一種是更換電池,也就是換電。
換電作為新能源車重要的“補能”途徑之一,有著降低購車成本、消除里程焦慮、加速充能時間、提升安全水平等優點,受到市場的持續關注,不少企業紛紛進軍換電這一黃金賽道。
數據顯示,截止10月份,國內換電站建設數量為1086座,目前國內換電模式仍處于初級階段,換電規模化發展受到如:成本過高、電池標準不統一、換電站盈利模式模糊、各車企建換電站互不相通等問題制約。
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建設充電樁”擴充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近期有知名機構記者傳出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實施意見將于近期出臺。
回首來看,8月全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視頻答辯,10月末的11個城市新能源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開展。
種種跡象均顯示,隨著行業標準的加速出臺,換電市場發展空間逐步打開,未來電池標準有望統一,企業間開放服務、共享資源。換電產業有望迎來高速增長階段。
有機構預測,2025年換電車型占比將達30%,配套換電站需求約28000座,產業鏈合計約3000億元的市場規模。隨著換電模式逐漸被認可,像東風、蔚來、上汽、吉利、長安等多個整車制造商都已切入換電賽道。
近期,中石化第1000座充換電站正式建成投營,還透露145期間,將建設充換電站5000座。